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华为和上汽合作敲定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2个问题华为和上汽合作敲定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上汽外资占股50.1%筹建新公司开发智能汽车的说明。这个50.1%,很可能绝大部分还是技术折算股权。
也就是说,上汽出钱出力,处于从属地位(49.9%股权),换别人出技术合力生产智能汽车,并拿走利润大头。
也有人说忍辱负重,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但,上汽学了多少先进技术实在不敢恭维。
有人说上汽成了通用和大众的买办,确实有道理。而我看可能买办们会耻与为伍,甚至会弄出个“我们买办也是有底线的”之类的金句来。
上汽是没有灵魂的,连躯体,也在被一卖再卖。
抛开那些合资厂,上汽大概是中国最懂汽车的企业之一了。
如果要我来猜测上汽的策略,大概就是在与科技公司合作造车这件事上,上汽是不甘心当配角的,它要在造车这件事上当主角。而与华为合作造车的话,上汽大概很容易就失去了主动权,因此上汽在寻找战略合作者时,第一个要被排除在外的公司就是华为了。此时,有记者问上汽与华为合作造车,这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了。
上汽是仅次于长春一汽的中国造车国企,这个自信心是那些民营车厂没法比的。比如,上汽的这些管理层,都是局级干部甚至部级都有可能,此时被一个“民营”公司指手画脚,这简直就是无法想象的事情。所以,上汽陈虹的这个“不出卖灵魂”,大概也包含了这一层意思吧。
用咱们民间的话说,上汽的思路很明显,这就是“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何况上汽可不认为自己是只老母鸡,就算是鸡,那也是昂日星官那个档次的“神仙”级的鸡。上汽有信心,自己开发出来不逊色于华为的“自动驾驶方案”,最多是需要这些技术公司提供一些关键的技术支持,但绝不能将造车的主动权易手。
至此,中国人的说法就是“实践出真知”了。上汽有自信,并真的研究出来了不逊色于华为的“自动驾驶方案”,那就一切好说,因为胜利者是不会被指责的。但如果蹉跎多年,拿不出来像样的成果,此时就全是错了。所以,归根结底一句话,胜利者不受指责。就看上汽有没有这个本领了。但至少,从目前的情况看,在最后结果没有出来之前,还真不好说上汽是不是错了。毕竟,上汽已经是中国最懂汽车的企业了,说自己能造出来“有灵魂”的车,你凭啥不相信呢?
上汽董事长说不接受华为,并不等于上汽不接受华为。
首先,现任董事长未必能代表上汽,因为要么他是个过客、要么他就是下课,等到上汽真的到了需要决策的那一天,很难说谁是决策者。再说了,选择谁作为技术服务商或者是选择战略合作伙伴,那要看市场竞争的态势和自家的势力,决策者自以为是对于企业是极其危险的行为!
上汽能代表传统车企吗?
传统车企怕什么?
传统车企的反应都差不多,丰田汽车的表现或许能具有代表性。它们感觉到了威胁在步步逼进,但是却没有勇气和能力去接受挑战。这是因为它们不仅在思想上还没准备好,而且他们背负的负担太重,以至于它们要么心存幻想,要么是力不从心。
在历史上,当个人计算机暂露头角时,为了掩饰大型计算机商家的恐慌,IBM总裁公开表态PC机时代还远着呢。对比之下,听听丰田汽车社长丰田先生的表态,多么相似!
对待技术发展中的革命的态度和对待社会发展中的革命的态度其结果都是一样的,顺应历史潮流者生存,逆历史潮流而动者灭亡,原地踏步的等死。
到此,大家对华为和上汽合作敲定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华为和上汽合作敲定的2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